校友捐赠量质齐飞才好
当企业家熊新翔的手与电子科技大学校长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,中国高校接受单笔捐赠的新纪录随之诞生了。“10.3亿元!”最近,这所地处成都的大学用感叹号宣布了这则消息。而就在10个月前,单笔捐赠的最高纪录还由泛海控股集团创始人卢志强保持。2015年12月,卢向复旦大学捐出7亿元。随着校长和捐赠人的一次次握手,中国大学吸引社会捐赠的纪录随时有可能刷新。(《中国青年报》12月7日)
有人调侃称,“校长拥抱,价比金贵”。事实上,校友捐赠的数量和杰出校友的表现,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大学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数。早在2010年,当中国富豪、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张磊将8888888美元送进他另一所母校耶鲁的口袋时,国内舆论可谓众声喧哗。同期,一份美国高校校友捐赠排行榜,再次刺激了中国高校的神经:2014年,中国最顶尖的两所高校——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,社会捐赠收入之和约为20.68亿元人民币,不及同年6月哈佛大学某学院校友4亿美元的单笔捐赠。面对这些数字或事实,妄自菲薄者有之,怒其不争者有之,理性反思者有之,但不管是怎样的情绪,共识是板上钉钉的:正视并重视校友捐赠,尽快使之成为中国高校奔向“双一流”路上的推动剂。
说得再直白一些,就像非公经济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,社会捐赠之于中国高校发展来说,也已经从“必要补充”进化为“重要组成部分”。现代大学机制之下,如果高校的柴米油盐还要“等、靠、要”,最终只会将自己逼向山穷水尽。何况这些年社会捐赠教育的氛围渐次高涨,校友经济的概念也正在丰满起来。
有人了,有钱了,然后呢?在科教兴国的语境下,破纪录的校友捐赠大戏肯定还会连番上演,但我们的高校真的准备好了吗?有些对比令人黯然。比如,国内两千多所高校中,只有426家大学成立了教育基金会,且校友捐赠除了发奖,基本进了储蓄银行;而在欧美等顶尖高校,有高水准的基金管理公司运作,以捐赠基金的收益盘活存量资产。
于此而言,校友捐赠恐怕不能只是点到“量”为之,还需在“质”的层面多下功夫:一是构建荣誉体系,建立良性互动关系。校友回馈母校,固然是反哺之情,但校方如果仅仅是一个仪式、一个拥抱、一个捐赠纪念品就打发了事,显然过于粗放。在产学研领域深度互动、在荣誉体系上厘清层级,这是校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。二是健全监管制度,让捐赠发挥最大善能量。校友捐赠的是真金白银,更要在透明与无缝的监管中做好记录,专业运营、严苛监管,好钢用在刀刃上,让募款机制与用款机制皆对得起“象牙塔”三字。
“校友经济时代”已然呼啸而至,在迎来送往的风口浪尖,高校要呵护好这份热忱,管用好这份捐赠,而这考验的不仅是情怀与本心,还有大学治理的智慧与能力。
(作者邓海建,系媒体评论员)
- 最新内容
- 相关内容
- 网友推荐
- 图文推荐
[家长教育]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? (2019-07-14) |
[教师分享]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伸缩门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回家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是风味也是人间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一句格言的启示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无规矩不成方圆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(二)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贪玩的小狗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未命名文章 (2018-11-07) |